在迎战“奥密克戎”这场硬仗中,管理学院的教职工们积极响应学校、社区号召,主动报名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他们无惧寒冷、无畏风险、担当奉献,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天中人的责任和担当。
管理学院副院长胡文彬同志,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充分发挥“头雁效应”,积极响应下沉社区号召,主动申请投身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因所在小区物业工作人员仅有1名,疫情防控工作压力较大,胡文彬老师在第一次核酸筛查后,主动参与小区物业管理防控工作,做好社区防控管理。在第二次核酸筛查中,与物业人员配合,顶住寒风,顺利完成小区筛查工作。他的爱人作为居委会志愿者,积极参与两次核酸筛查,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胡文彬和其爱人作为基层共产党员,在危急面前,勇往直前,毫不退缩,共克时艰,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担当和奉献。
基础心理教研室的李力生老师,是一名有着34年教龄的老教师,在面临社区大筛急重任务时,他主动联系社区,积极申请加入志愿服务团队,协助社区工作者在寒冷的晚上8-12点逐户敲门通知居民进行核酸检测。“爬楼”对50多岁的李老师来说是个挑战,但他毫不退缩,主动承担。当他看到一位87岁的老奶奶拄着拐杖前往核酸检测时,立即上前搀扶老奶奶上下台阶小心前往,回来时老奶奶太累走不动了,李老师急忙跑回家开车过来护送老奶奶回家,感动了社区人,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诠释了一名“人民教师”担当作为、乐于奉献的高尚品德。
在接到全市第二轮全员核酸筛查的通知后,健管教研室的刘盛鑫老师积极响应号召,主动下沉到社区,来到所在社区的核酸筛查点位,加入到抗击疫情志愿者队伍,迅速投入到抗疫战斗中,用行动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她主要负责核对各检测点采样管编号,保证采样管数量正确;收集并转运采样管至相关负责人处,保证采样管顺利封箱送检。夜晚寒风凛冽,只戴着灭菌手套的手已被冻得通红,直至晚上9点,协助社区内核酸筛查点圆满完成了任务。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她深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党旗就是方向,在抗疫面前,没有局外人。尽自己所能,共克时艰,相信疫情终会过去,天津加油!
由于爱人一直抗击在疫情一线,需要照顾幼子的健管教研室教师刘彩没有办法参加社区核酸检测的一线志愿服务工作。但当看到社区网格员任务繁重、人手缺乏时,她积极主动报名分担相关工作,完成了社区核酸检测相关表格统计、时空伴随者电话告知等力所能及的工作,在社区大筛后方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得知1月15日7时将开展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这个消息时,基础心理教研室的温子栋老师第一时间联系社区,主动要求参加核酸检测志愿服务。温老师说,他只是无数志愿者中一个小小的缩影。他们一层层爬楼、一户户通知,确保负责楼栋所有人都参与核酸检测,确保不落下一人。天虽冷,心却热,在居民们连声感谢的回应中,他觉得所有辛苦都值得。
王伟是健康服务与管理教研室的一位青年教师,在本次大筛中,他充分发挥了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的优势,协助现场采样人员高效完成咽拭子的采集和封存工作。他家有两月龄幼子,他的妻子是一名卫生系统的工作人员,从产假开始后她一直为没能在抗击本轮天津疫情中尽职而自责。妻子支持他的决定,希望他能弥补一些她未尽的工作义务。小家大家都是我们家!他热爱志愿者工作,他坚持认为“伟大抗疫精神”中也必然包含着一层“无私志愿者精神”。
“请大家戴好口罩,保持距离……”在核酸检测点位,主动下沉河西东海街社区,参加志愿服务的市场营销教研室宋正刚老师,正在引导居民有序排队、登记、采样,维护现场秩序。“风太大,我扶着就行!”寒风中,采样的帐篷被吹得东摇西晃,他用早已冻僵的双手扶住帐杆,用身体的重量压稳帐篷。宋老师说,虽然“手脚已经麻木,但这无法降低为民服务的热情!” 请党放心,战疫有我,宋正刚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天中教师的铮铮誓言。
疫情即是命令,听令闻风而动,管理学院的教职工们无需说教、无需动员,他们主动参与、踊跃报名。他们是共产党员、是人民教师、是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者,他们在寒冷冬日为我们带来温暖,他们用榜样力量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
胡文彬老师
|
李力生老师
|
刘盛鑫老师 |
温子栋老师 |
王伟老师 |
宋正刚老师 |